#2020booklist
「今天,媽媽死了。也或許是昨天。我不知道。」
「為了讓一切完整,為了讓自己感到不那麼孤獨,我只期望行刑那天有很多觀眾,以怨恨的吶喊迎接我。」
這是《異鄉人》故事的開頭與結尾,冷漠的看待母親的死亡與自己的即將被行刑,彷彿都跟主角莫梭自己無關。兩個荒謬的故事,沒有橋樑的連結呈現在這百來頁的小說,語句間的不連貫,是卡繆想呈現的一座座現代孤島。
.
也就是那麼剛好,拿起手邊由艾莉絲卡普蘭所著的《尋找異鄉人》碰上了由莎曼莎 @4samantha 主辦、葉浩老師主講的〈生命x哲學〉。一同搭上尋找異鄉人列車,前往並深入這本世界級經典與卡繆背後的本質。
.
還記得剛看完《異鄉人》的時候,不斷的去推敲這背後的意義,是什麼樣的因,讓卡繆得已寫出這樣的成果來?我們一直想要了解主人翁莫梭的心態,但看完整本書卻一直無法接近莫梭,更遑論進入他的內心,即便卡繆用了第一人稱敘事。
.
「追問意義是人的本能。」葉浩老師提到。而這也是卡繆在《異鄉人》深知並反其道而行的一個敘事手法,想要否定所謂因果關係的界定。(連老高也都曾經說過人類或許太過追求因果關係的輪迴了。)有時就是那麼沒有意義,所以荒謬。而荒謬是現代人的根本處境,手段與你想達成的目的一直無法契合,想要做的事與最後會成為的事,常常就不是一個因果關係。
「意義與世界的斷裂,造成人們荒謬的處境。」如存在主義代表之一沙特所言—卡繆的文字是一個個的孤島。是外在世界對人類的「柔靜的冷漠」。
.
薄薄的百來頁小說,卻是幾十年來的累積。
一句對話中的「他是個阿拉伯人」就可以令卡繆鑽研兩年。那是刻意營造莫梭心態的直白鋪陳,背後卻可探究深沉複雜的社會。你以為卡繆寫出了自己,並不。《異鄉人》是他在自己內心「找到」的書。
閱讀《尋找異鄉人》專業讀者兼作者如卡普蘭,從卡繆的背景一路到異鄉人的誕生與風靡全球影響無數,彷彿也正在看經歷戰爭時代的文學背景。而本質上彷彿一場找尋自我答案的過程,一邊找尋答案一邊又知道這明明沒有答案。葉浩老師的精準補充,知道所謂哲學能回答科學抑或是神學上的根本無解,這是比較實際派的我所耳目一新的課題,不自覺也跟著雲端哲人一同「尋找異鄉人」。
.
許多人懷疑故事中的莫梭是否為卡繆本人的投射,但葉浩老師透過寫過自傳的尼采與卡繆相較下根本不同的闡述:「這完全是一個誤會,異鄉人挑戰了尼采用自傳寫故事的可能性。」因為異鄉人紮紮實實的告訴你:
「自己可能從來都不是自己的主宰。」
這對過去沒有意識的我是一記當頭棒喝。
-
《尋找異鄉人》- Alice Kaplan / USA
#booksworm #bookshare #bookscover #reading #說書人 #書封 #復刻 #手繪 #異鄉人 #卡繆 #尋找異鄉人 #alicekaplan #camus #心得 #大塊文化出版 #好書推薦 #存在主義 #雲端哲人 #葉浩 #畫說有一天